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ianrepu.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ianrepu.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ianrepu.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ianrepu.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瞭望 谁能领跑人形机器人产业_火狐全站app官网下载_火狐全站登录入口_app官网下载
瞭望 谁能领跑人形机器人产业

  从技术布局上看,中国研究团队的技术储备覆盖了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人机映射、机器智能等技术路线,在部分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的制造业和全工业体系产生的数据,是不同的物理对象进行交互的物理过程,以实体产业作为支撑,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数据,比网上的数据更有价值。”

  “中国能够把产品的性价比做得很高,在竞争中,能以较低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快速迭代,这一点很重要。”

  近日,号称“地表最强”人形机器人Figure02问世,并已在宝马工厂上班。

  近年来,中美等国人形机器人竞相落地,产品迭代加快。尽管目前各家都还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但多家投行和智库机构预测,203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达到万亿级。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条、消费场景、数据库加快构建的中国,正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活跃力量。

  传统机器人具有专属性,更多时候一种机器人只能干一件事情。人工智能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更智能,能够在多种场景中执行任务,极大地提高了通用性。打造与人别无二致的机器人,几乎是人类科技的“终极梦想”。

  人工智能加速了人形机器人“爆发”,其背后是长期技术积累的“水到渠成”。“人形机器人不是一个新系统、新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款人形机器人在日本诞生后,它一直被认为是机器人领域中的技术竞争制高点,是国与国之间科技竞争的聚焦点。”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教授熊蓉说。

  在2022年及之前较长时期,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持续处于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阶段,主流产品多为用于教育的小型人形机器人,以及少量用于实验、展览、演出等场景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赛迪研究院报告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09年,人形机器人领域中文论文发表数量持续增长,研究热度持续提升。在2010年至2019年,人形机器人领域研究持续保持比较高热度,为后续产业爆发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熊蓉团队从2006年开始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积累。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她的团队在2011年发布了能打乒乓球的仿人机器人“悟”和“空”,至今已迭代至第四代。今年3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发布了全域自研的首台人形机器人整机“领航者1号”,这是一款商业化的初代产品。

  根据企查查数据,目前我国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达到71.67万家,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形态趋势,优必选Walker、小米CyberOne、达闼Ginger、傅利叶GR-1等一批国产人形机器人陆续面市,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熊蓉说,从技术布局上看,中国研究团队的技术储备覆盖了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人机映射、机器智能等技术路线,在部分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现阶段人形机器人的火爆,一是由于大模型形成的人工智能优势,能够在人形机器人上实现‘落地’,二是人工智能芯片的算力,已经能够支撑人形机器人的复杂应用。”均普AI与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郭继舜说。

  上海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展上的机器人展品(2023年11月29日摄) 方喆摄/本刊

  业内人士认为,从开启商业化的角度看,实用、性价比以及智能水平,将是一款机器人能不能走远的关键,这正是中国目前的最大优势。

  ——丰富的产业生态和消费场景,提供广阔试验田,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世界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虽然装配线上不少流程环节已经由工业机械臂完成,但仍有不少特殊环节需要人工完成。人形机器人有望率先在工业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在特种领域将逐步替代人类,并将于成熟度较高后在民生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

  “人形机器人能够补充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恶劣环境或内容重复、繁重、危险的工作,都有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云深处科技公司创始人、浙江大学副教授朱秋国说。

  “未来3年到5年时间里面,我们预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仓储、情感陪伴这三个领域将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的落地应用。”郭继舜说。

  人形机器人研发企业帕西尼感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聂相如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制造的供应链,与人形机器人的供应链,存在比较大程度的重合,如传感器、激光雷达等,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供应链建设上具有先天优势。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评估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链已基本完善。“从供应链上看,我们要突破核心的零部件制造,然后做到低成本,还是要依靠中国的制造基础。”熊蓉说,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产业链上游130余家公司进行了需求对接,其中50多家企业都位于中心所在地、中国制造业重要基地宁波。

  深圳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负责这个的人说,现在做创新,很多时候上下楼就能找到供应链上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或者协作公司。“无论是在珠三角或者长三角,在半小时的范围内就能找到两三家的创新体。”

  在制造成本方面,中国已经显现出优势。银河通用的双臂轮式人形机器人,成本仅需谷歌单臂轮式机器人的约1/10;在数据回收方面,中国也有巨大的人力成本优势。

  “当买一台人形机器人的价钱,和一个工人年薪差不多的时候,这一应用场景一定会得到推广。这也将推动人形机器人的泛化能力。”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说。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上均位居全球第一。一名高校科研人员对记者表示,以往,高校和研究机构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追求人形机器人单项技术的极致性能,但集成度不高。近段时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人形机器人相关新型研发机构依据行业需求加快攻关共性技术,一批具有较强研究积累的高校院所持续加力研发创新,并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不久前,针对养老、护理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光华一号”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相。这款机器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读懂”人的表情,并在面部显示屏上做出喜、怒、哀、乐四种表情来回应。

  “在机器人AI算法逻辑设计过程中学习融合了人类多巴胺和内啡肽产生的生物机制,使得感知和行为更加拟人化和精细化。”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说,“光华一号”背后是一支由机械、生物、工程、计算机、大数据等多学科背景成员组成的团队,团队要将在学校研发出来的技术转化成产品,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作贡献。

  从人才储备来看,中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高品质人才数量等于发达国家总和。尤其机器人相关学科成熟度逐渐提升,核心算法和产业研究人才涌现,清华、哈工大、浙大、华科等高校培养孵化了多个人形机器人创业团队,研发实力雄厚。

  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深圳市AI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说,AI和机器人结合,就是具身智能。我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海量真实世界的数据,将是我们的优势之一。

  “照片拍得再高清,也拍不出重力场、电磁波,让小孩看再多苹果的图片,都不如让他自己拿着苹果啃一口。”丁宁说,具身智能要求机器人理解物理世界的运作规则以及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耦合关系,这种能力仅通过文生图、文生视频是理解不了的,只可以通过机器人的“身体”与物理世界交互。

  “我们的制造业和全工业体系产生的数据,是不同的物理对象进行交互的物理过程,以实体产业作为支撑,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数据,比网上的数据更有价值。”丁宁说,这会是人工智能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

  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以来,中国对人形机器人的支撑条件、发展前途有过深入的分析和论证,眼下,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已形成共识。

  2023年11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全方面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整机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年产业总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新引擎等发展目标。

  北京提出对标国际领先人形机器人产品,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关键零部件攻关和工程化;上海提出采用“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企业”方式布局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和通用AI大模型;浙江提出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多地推出人形机器人补助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如杭州提出,对于人形机器人“首台套”产品,将给予不同比例的补助,单个产品最高可达1000万元。

  钟新龙说:“关键是中国能够把产品的性价比做得很高,在竞争中,能以较低成本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快速迭代,这一点很重要。”此外,中国还能在巨大的国内市场中测试和优化人形机器人产品。“这也让我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并有潜力引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在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熊猫机器人从冰柜中取出一听可乐(2024年2月29日摄) 洪泽华摄/本刊

  在20世纪20年代,“机器人”(Robot)这个词,由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首先提出。之后,“机器人”成为流行文化中的重要角色,小说《我,机器人》、电影《星球大战》以及电视剧《星际迷航》等科幻作品广受欢迎,基于机器人的科学幻想层出不穷。

  赛迪智库报告认为,在政府引导和投资驱动下,2024和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快速地增长,一批领先产品将开始小规模量产,同时也将有更多别的行业企业跨界入局。

  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很可能迎来一个人形机器人的“百机争霸”时代。“许多高科技领域都会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郭继舜说,相较于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面对的市场容量会更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没有绝对的‘甲方’,谁能够更快找到市场需求,谁就能‘上’。”

  与工业制造相比,家庭场景和商业场景具有更复杂的环境和灵活多元的人机交互需求,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应用还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任雷说,当前人形机器人还做不到“神形兼备”,仅只是模拟了人的形态,还做不到“神似”,其敏捷性、灵巧性、精确性都无法跟人相比,也正是受功能所限,目前很多人形机器人还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景,离落地还有不小的距离。

  熊蓉认为,人形机器人走向消费侧,安全是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如何保证人机交互的安全、机器人自身的安全、信息的安全,在解决这样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规模化的量产。”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成为通用型机器人,能适应不同环境,执行不同任务,且不需要单独为它搭建场地和工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仍然需要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技术的共同进步,学术界、产业界上下游共同的努力来达成。 (记者:朱涵 陈宇轩 董雪 郭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