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钢管进行扩口加工后能快速将钢管连接,目前对于钢管的扩口需要人工取、放料,目前大部分扩口设备都是使用模具冷压扩口,容易损坏钢管,以及对于较厚的钢管扩口困难,容易磨损设备;未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钢管先加热,再对钢管进行扩口,但是在加热扩口时,由于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使钢管的塑性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在钢管可塑性变强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人工转运钢管来加工,转运耗时长,导致扩口效率低。因此就需要一种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自动扩口设备,自动传输钢管进行局部加热,再进行扩口,最后将扩口完成的钢管进行输送,无需人工搬运,自动化程度高,减小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钢管自动扩口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钢管自动扩口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开设有滑动槽;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一侧;所述传输装置包含安装架、传输滚筒和驱动装置,所述传输滚筒沿所述安装架长度方向排列安装且所述传输滚筒开设内凹的导向槽;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一侧;扩口装置,所述扩口装置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工作台的另一侧;所述扩口装置包含尾座、安装座、扩张组件和从动轮,所述尾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朝向所述传输装置的所述尾座的一侧;所述扩张组件包括四个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伸出轴,所述伸出轴能够相对所述安装座的圆心同步做展开/收拢运动,所述从动轮套设于所述伸出轴的外围;夹持旋转装置,所述夹持旋转装置通过所述滑动槽设置于所述传输装置与所述扩口装置之间且靠近所述扩口装置的一侧;所述夹持旋转装置包含旋转卡盘和夹持传输辊组,所述夹持传输辊组安装于所述旋转卡盘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装置与所述夹持旋转装置之间;所述加热装置包含装置本体和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伸出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且所述感应线圈的两头分别对应所述传输装置和所述夹持旋转装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夹持传输辊组包括至少3个夹持传输辊,所述夹持传输辊围绕所述旋转卡盘中心均匀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扩口装置还包括定型管,所述定型管固定安装于所述尾座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扩张组件的外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感应线圈的一侧且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端对准所述感应线圈的出料口。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钢管自动扩口设备还包括存放架,所述存放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下端且位于所述夹持旋转装置与所述扩口装置之间,所述存放架包括储存台、缓冲层和弹性件,所述缓冲层倾斜设置于所述储存台上,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储存台之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传输装置传输中心、扩口装置的扩口中心、加热装置的感应线圈中心和夹持旋转装置夹持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1、通过在传输装置上设置导向槽能够平稳传输钢管,避免钢管横向滚动,使钢管能够精确的穿插入加热装置的感应线圈;通过设置加热装置能够对钢管进行局部加热,降低钢管的硬度,增高且可塑性;通过设置扩口装置能够对局部加热后的钢管进行扩口,扩张组件同步展开/收拢运动,通过设置从动轮能够减小扩口时钢管与扩张组件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钢管内表面上的质量,减少设备磨损,延长设备寿命;通过设置夹持旋转装置能够夹持钢管进行传输,通过旋转卡盘带动钢管转动使得钢管扩口更均匀;通过传输装置、加热装置、夹持旋转装置和扩口装置的结合,能自动完成钢管运输、加热、传输到扩口的工作,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设备磨损,有效提升扩口质量。
2、通过设置个夹持传输辊能够夹持固定钢管,使其跟随旋转卡盘转动,有效提升扩口的平稳性,提高扩口质量。
3、通过设置定型管能够限制钢管扩口的程度,避免过度扩口出现管口断裂,有效提升扩口质量。
4、通过设置缓冲层和弹性件能够减少钢管掉落时的冲击力,避免钢管在传输途中变形,有效提升钢管质量。
5、通过将传输装置传输中心、扩口装置的扩口中心、加热装置的感应线圈中心和夹持旋转装置夹持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保证钢管不被弯曲,能够对应进入下一道工序,避免扩口偏斜,无法贴合对接于另一钢管,有效提升缩口质量,减少残次品的产生。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来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一定要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准确的通过详细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非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里面,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管自动扩口设备100,其包括工作台1、传输装置2、扩口装置3、夹持旋转装置4和加热装置5,工作台1开设有滑动槽11;传输装置2设置于工作台1上且位于工作台1的一侧;传输装置2包括安装架21、传输滚筒22和驱动装置23,传输滚筒22沿安装架21长度方向排列安装且传输滚筒22开设内凹的导向槽221;驱动装置23设置于安装架21的一侧;扩口装置3设置于工作台1上且位于工作台1的另一侧;扩口装置3包括尾座31、安装座32、扩张组件33和从动轮34,尾座31固定安装于工作台1上,安装座32固定安装于朝向传输装置2的尾座31的一侧;扩张组件33包括四个安装于安装座的伸出轴331,伸出轴331能够相对安装座32的圆心同步做展开/收拢运动,从动轮34套设于伸出轴331的外围;夹持旋转装置4通过滑动槽11设置于传输装置2与扩口装置3之间且靠近扩口装置3的一侧;夹持旋转装置4包括旋转卡盘41和夹持传输辊组42,夹持传输辊组42安装于旋转卡盘41上;加热装置5设置于传输装置2与夹持旋转装置4之间;加热装置5包括装置本体51和感应线且感应线的两头分别对应传输装置2和夹持旋转装置4。通过在传输装置2上设置导向槽能够平稳传输钢管,避免钢管横向滚动,使钢管能够精确的穿插入加热装置5的感应线能够对钢管进行局部加热,降低钢管的硬度,增高且可塑性;通过设置扩口装置3能够对局部加热后的钢管进行扩口,扩张组件33同步展开/收拢运动,通过设置从动轮34能够减小扩口时钢管与扩张组件33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钢管内表面上的质量,减少设备磨损,延长设备寿命;通过设置夹持旋转装置4能够夹持钢管进行传输,通过旋转卡盘41带动钢管转动使得钢管扩口更均匀;通过传输装置2、加热装置5、夹持旋转装置4和扩口装置3的结合,能自动完成钢管运输、加热、传输到扩口的工作,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设备磨损,有效提升扩口质量。
具体地,夹持传输辊组42包括至少3个夹持传输辊421,夹持传输辊421围绕旋转卡盘41中心均匀设置。通过设置3个夹持传输辊421能够夹持固定钢管,使其跟随旋转卡盘41转动,有效提升扩口的平稳性,提高扩口质量。
具体地,扩口装置3还包括定型管35,定型管35固定安装于尾座31的一侧且位于扩张组件33的外围。通过设置定型管35能够限制钢管扩口的程度,避免过度扩口出现管口断裂,有效提升扩口质量。
具体地,加热装置5还包括检测装置53,检测装置53设置于感应线的检测端对准感应线的出料口。通过设置检测装置53能够检测钢管局部加热的长度,自动控制加热长度,标准化生产,有效提升扩口质量。
具体地,钢管自动扩口设备100还包括存放架6,存放架6设置于工作台1的下端且位于夹持旋转装置4与扩口装置3之间,存放架6包括储存台61、缓冲层62和弹性件63,缓冲层62倾斜设置于储存台61上,弹性件63设置于缓冲层62与储存台61之间。通过设置缓冲层62和弹性件63能够减少钢管掉落时的冲击力,避免钢管在传输途中变形,有效提升钢管质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63采用弹簧,通过弹簧吸收钢管掉落时的冲击力。
具体的,传输装置2传输中心、扩口装置3的扩口中心、加热装置5的感应线夹持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的感应线夹持中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保证钢管不被弯曲,能够对应进入下一道工序,避免扩口偏斜,无法贴合对接于另一钢管,有效提升扩口质量,减少残次品的产生。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高分子成型加工新技术及模具(包括外场对材料物理属性的影响机制、特种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复合成型技术及模具装备、模具CAD/CAE等) 2. 高分子基生化分析材料(包括生物分析专用试剂盒、高分子型试剂保护助剂等) 3. 药检分析仪器及耗材 4. 功能塑料与功能包装材料
1.食品科学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1.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2. 鲜切果蔬加工 3. 功能活性酚类物质加工稳定性及其留存规律 4. 超声波声化效应研究
1.机电一体化系统模块设计与开发 2.嵌入式系统模块设计与开发 3.工业与服务机器人技术探讨研究